2010年4月22日晚,beat365官网史树林教授以“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”为题在中财大厦模拟法庭发表精彩演讲。
史树林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现状。他指出,经济大国的金融市场很强大,而我国的金融市场缺乏自身的创新机制,很多的金融产品都是在国外发展为非常成熟的产品后才引入我国,比如股指期货,该项业务在国外已进行了几十年,再比如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资产证券化,许多新兴的金融产品在我国都是刚刚起步。
在介绍了现状之后,史树林教授讲解了资产证券化的成因。资产证券化是为了更好地融资出现的一项金融产品。最早的融资只能通过银行,但银行并不能满足市场旺盛的融资需求,进而出现了利用发行股票、债券向社会进行融资,为了进一步扩大融资,出现了把资产转化为债券融资的方式。
在讲解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风险防范之前,史树林教授详细介绍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。由美国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引发,史树林教授指出次级贷款是基础,违约使其无法履行导致次贷证券化产品失去价值基础,资产证券化产品被广泛转让导致危机扩展到全世界。金融危机导致了金融机构的倒闭和被收购,比如雷曼兄弟倒闭、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、美林公司倒闭,同时还导致了实体经济的严重受损,比如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、美国失业率达到10%以上,经济衰退、世界经济受损。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的教训是惨痛的,首先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更具破坏性,金融衍生产品使金融风险具有杠杠特征,最后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衍生和非衍生等不同特征,如何监管仍是一个难题。
在回顾作为融资工具的证券类产品前,史树林教授首先明确了两个概念,一是金融工具,概括的讲就是筹资的手段,第二是证券,其一般指有面额、可转让,能为持有者带来收益的凭证,常用来作为融资工具。融资工具经历了由纸币、证券、资产证券化三个阶段。证券化的三个阶段是第一阶段是银行作为融资工具的银行券阶段,第二阶段是企业作为融资工具的股票、债券阶段,第三阶段是银行、企业和政府都可以证券化阶段。
之后,史树林教授详细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及其风险防范。资产证券化指将已有资产转化为证券产品进行融资的过程,华尔街有句名言:能够带来稳定的资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证券化。已经被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有,实体资产、信贷资产、证券资产、现金资产、保险风险等等。资产证券化被广泛应用,企业、银行、政府都可以用其作为自己融资工具。
史树林教授指出,银行券的风险主要是银行破产、银行券成废纸,已通过成立中央银行统一发行银行券使其成为“国家货币”解决。股票、债券风险主要是导致市场混乱、1929年金融危机,通过监管加规范,例如美国1933年、1934年证券法解决。
史树林教授指出资产证券化导致借款风险和利益的转移连在一起。当然,资产证券化不一定都是二级产品,如租赁物的证券化,不属于金融衍生产品,设备、固定资产、权利、保险等等,只要想到的都可以证券化,且持有、保持都很方便,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。预期收益给了买证券的人,买了证券的人都成了贷款人,导致风险越做越大。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,如何控制资产证券化风险问题亟待解决。
最后,谈到解决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问题,史树林教授指出美国的应对是开始追究相关责任主体,比如起诉高盛公司,寻求制定监管法规,如奥巴马施压金融改革,欧盟的应对是开始讨论征收银行税,其影响是会导致银行成本增加、降低竞争力。而在我国,由于基础制度不鼓励创新,国外针对金融业是法律没有禁止就可以去进行,所以创新很发达,我国则是不允许就不能去进行,必须有法律规定、监管部门批准才能开展。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刚刚起步,谈到风险防范恐怖还是得参考国外在探讨的方法。